学院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开展2025年高校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专题集体学习活动​

时间:2025-04-27 10:13:02  作者:  来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新时代教师队伍使命担当,2025年422-23日,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组织全院教职工开展2025年度高校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专题集体学习活动

本次学习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年)》为指导观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2025年度高校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研讨会”课程,结合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跨文化育人”特色,通过观看线上课程分组研讨等形式,推动教师队伍思想素养与育人能力双提升。

院长陈少平指出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将始终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推动思政建设与师德养成同频共振,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教育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教育力量。

为期一天半的研讨会课程集中学习后,全院教职工分为3个小组,进行学习研讨国教机关党支部书记樊明明有所感悟:在学习完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苏寄宛的《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大力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后,认识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师德师风建设一脉相承,共同指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应把中央八项规定的“硬要求”转化为师德建设的“软实力”。 

国教教师支部书记张燕发言:在学习完《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法治解读》后,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不能仅依赖道德倡导,必须纳入法治化轨道,以法律划定底线、以制度规范行为,法治化的核心在于“底线思维”。只有通过完善法律条款、细化负面清单、强化执法监督,才能将师德要求从“软约束”变为“硬指标”,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队伍保障。其他教师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学院党委书记张永忠在总结中强调: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建设需要教师兼具“三种角色”做信仰坚定的“举旗人”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课堂内外传递中国声音;做润物无声的“引路人”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学术造诣启迪学生,以家国情怀引领学生;做改革创新的“践行者”主动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师德建设新路径,为构建高质量教师队伍贡献智慧。

此次集体学习标志着学院师德师风建设进入制度化、品牌化新阶段。未来,学院将持续探索跨文化背景下的育人新模式,以更高标准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国际化教师队伍。

初    审:刘楠楠

复    审:袁    泓

终    审:张永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召开教职工大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