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首页
走进国教
学校首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院长致辞
组织机构
联系我们
历任领导
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
专职辅导员
管理团队
荣休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学院新闻
学术活动
教科动态
党政工团学
党建动态
国教清风
党务院务公开
青春国教
会议纪要
学习园地
国教心桥
主题教育
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
校友风采
留学生活
发展论坛
教学成果
留学TYUT
招生项目
规章制度
生活贴士
办事指南
国际学生通知栏
研究中心
中心简介
中心架构
研究人员
研究课题
行业风向标
学术委员会
研究成果
学术交流
会议纪要
考试服务
中心简介
雅思
汉语水平考试
相关链接
常用下载
党政事务
招生考试
教学科研
管理服务
防疫在线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投诉建议
校园地图
城市概况
城市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城市概况
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全市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海拔最高点为2,670米,最低点为760米,平均海拔约8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
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流经境内约100公里。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
太原(英语:Municipality of Taiyuan)简称并,别称为并州,古称晋阳,同时也称“龙城”,九朝之都。市中心位于北纬37°54′,东经112°33′。太原市共辖6个市辖区、3个县、1个县级市。太原市政府位于杏花岭区新建路。
全市面积6988平方千米(中国地级行政区第207名)。其中市区面积1460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2012年)438平方千米。
太原有着4770余年的建城史。自商周以来太原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中心,被称为唐、晋、晋阳、并州、北京、北都、龙城、太原等。方言为太原话(Taiyuan dialect)。有着四千七百多年历史的太原是龙潜之地。历史上许多皇帝都与这座城市有过特别密切的关系,因此被称为龙城。大禹曾建都在晋阳。周成王桐叶封弟把叔虞封到太原建立唐。三家分晋赵国定都于晋阳。前秦、东魏、北齐、北晋、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曾定都于太原(晋阳)或以太原为政治中心。隋朝太原是北都,也称北京。晋朝,唐朝起源于晋阳。从商周至今太原和北平一直华北最大两座城市。
根据太原市规划,太原市将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文化休闲之都、副省级城市、华北第一大城市。到2020年,太原市常住人口将达到8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同时全面实现建设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
【称谓由来】
太,古通“大”,如太宰亦作“大宰”,太子亦作“大子”;大、太也有差异,太者大加一点,犹言比大还大,表示大之不尽,或谓很大、极大。
原,指宽广平坦的地形,若平原、高原、草原、沙原、苔原者然。中国最早诠释词义的专著《尔雅》说:“广平曰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皆“原”之妙用。
太原,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天下。太原文化渊源淳厚,与全国任何一个历史古城相比,包括著名的古都北京、西安、杭州、开封、洛阳在内,都毫不逊色。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盛赞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藩巨镇,非贤莫居”。历史文化是古城太原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太原曾经是唐尧故地、战国名城、太原故国、北朝霸府、天王北都、中原北门、九边重镇、晋商故里……“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只要来过太原的人,都会深深地陶醉在它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之中。
【历史沿革】
“古交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10万年之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义井和东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又进一步证明,在七八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就已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殷商时太原为古国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村一带,发现了商代的文化遗址,定名“许坦型文化”。史传太原的肇始者台骀,因治理汾水、开拓了太原盆地,被尊为“汾水之神”。
周成王封叔虞于唐,是历史上有名的“桐叶封弟”的故事。叔虞施政有方,国富民强。叔虞传位于其子燮夫,燮夫见晋水之源奔流不息,哺育人民,遂改国号为“晋”,这便是晋国的由来。
鲁昭公元年(晋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晋国荀吴率兵北征,大败占据今太原一带的无终及赤狄别族咎(音皋)如,太原地区始入于晋国版图。春秋末期,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之后,赵国定都晋阳(太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设置太原郡,郡治晋阳。
汉代全国设十三州,并州刺吏部设治晋阳,这也是太原称并州之始,太原简称“并”来源于此。是时,太原为全国十三州部治所之一,闻名遐迩。
南北朝时,晋阳又是东魏和北齐的别都,始终保持着“霸府”的地位,高欢、高洋父子坐镇太原、遥控朝政。
隋代,太原,长安并列全国两大城市。
李渊,李世明驻守太原,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遂以“唐”为国号。因此,唐文化的发源于太原。唐朝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掉了以太原为都的北汉政权,最终统一全国。由于憎恨太原军民对宋军的顽强抵抗及恐惧太原“龙城”的美誉,遂下令火烧晋阳城,又引汾、晋之水夷晋阳城为废墟,一座历经1476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遭到了彻底的破坏。三年之后,新的太原城在距古晋阳城北四十余里的唐明镇重新崛起。嘉祐四年,设太原府治。
金时代,宋钦宗赵恒下诏将中山、河间、太原三镇交金人。从此,太原人民在战乱摧残,异族压榨下,度过了80多年
元代,置太原路。
明初,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棢为晋王于太原,遂因此扩建太原城,成为明代九边重镇之首。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以后,外国使节和传教士得到特许进中国,借传教的名义促使和参与了不平等条约的签定,搜集中国情报,进行文化侵略。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打进北京,慈禧路经太原,见当地晋商云集,便大肆搜刮捐税。
1912年民国建立后废府,存阳曲县,山西省省会设在阳曲县。
1911年辛亥革命后,阎锡山被举为山西都督,于太原建立晋系军阀,经营山西长达38年,期间韬光养晦保境安民,使山西成为全国最富裕省份之一。
1947年,析出阳曲县城区,单独设置太原市,实行闾邻制,全市分为内八区和外八区,作为山西省省会。
1949年4月24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太原。
1949年解放后,太原市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地,山西省辖市。
1951年原属汾阳专区的晋源县撤销,并入太原市。
1958年原属忻县专区的阳曲县和原属榆次专区的清徐、交城两县撤销,并入太原市。
1960年复设阳曲(驻黄寨镇)、清徐(驻清源镇)两县。
1972年将吕梁地区所属娄烦县划归太原市。
至1996年,太原市辖古交一个县级市,清徐、阳曲、娄烦三个县,市区分南城、北城、河西、南郊、北郊五区。
1997年5月8日,太原调整行政区划,市区分为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和晋源区。至此,太原辖六区三县一市。
【行政区划】
解放后太原的行政区划范围经过两次调整,直到1997年5月8日形成了今天7区3县1市,2个国家级开发区(太原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太原民营经济园区、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的格局。
截至2009年,太原共有50个街道办事处、61个建制镇、22个建制乡、570个社区居委会和934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地处建设路以东、北大街以南、南内环街以北的杏花岭区、迎泽区两个区是传统上的内城区,而随着城市的扩张,小店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和晋源区也被认为是城内地区,形成了“城六区”的概念。规划中太原市城区的范围是太原二环高速路以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合并晋中市的趋势。由于太原市政治、文化中心的定位,工业重心正在逐渐外移。
太原市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气温9.5℃,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6.8℃;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3.5℃。全年日照时数2808小时。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部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腹地。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是典型的的大陆性气候。
友情链接
--上级部门--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孔子学院总部
高等教育司
思想政治工作司
山西省教育厅
山西省政府外事办公室
留学保险网
联华国际留学生查询交费系统
--语言考试--
汉语水平考试
雅思
--他山之石--
阿富汗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语言文学学院汉语系)
牙买加西印度大学莫纳分校孔子学院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
北京大学“一带一路”数据分析平台
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
云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校内链接--
智慧校园
综合教务系统
教学管理服务平台
勤工助学
网上报账系统
绩效查询系统
小额采购竞价平台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电子公文系统
电子邮箱
智慧后勤
校车
校历